2011-05-15

第一張保單,應該買什麼?

如果你懶得看整篇文章,我的答案是 醫療險

接下來會解釋為什麼是醫療險、為何有些保險業務員答案跟我的不一樣、還有,如果我真的沒錢,又怕生病住院花費太大,我該怎麼辦。


[前言/鋪梗]
保險的用途,大家應該不陌生(或是你可以參考 為什麼要買保險 一文)。而保險種類雖不算多,但要一次買齊市場上所有的險種,卻也不是一個剛出社會的小伙子能立馬做到的事情。因此一張一張累積保障範圍,是比較可行的辦法。在買第一張保單的時候,尤其重要。因為這個時候預算不多、需要用最少的金額,獲取最需要、最好也最大的保障。

[為什麼是醫療險?]
保險分為人身保險和產物保險。人身保險指的是跟身體相關的,如某甲出了意外、生病、或是不幸離開,為了補償甲受傷所帶來的不便,以及需要使用的金錢(如醫療費用、不能工作但是也需要的生活費等等)。產物保險是“身外之物”的保障。車險就是你的愛車損壞了,保險公司給付、讓你可以修理、或是換台新車的金額;住宅險就是你的房子遭到損壞,保險公司給付、讓你可以修繕的金額。自己本身,跟身外之物如果只選一個來保護(第一張保單),我傾向先保護自己,再來考慮別的事情。而且車房剛出社會可能沒有,就算有,只要人還健康,都是可以賺回來的。要是人有個什麼意外,我也不用去管我車子房子發生什麼事情了,反正再也用不著。所以第一張保單,要是人身保險。

人身保險種類大致上又可分為下列幾類:壽險、健康險(或稱醫療險)、傷害險(意外險)、還有年金保險四種。金融創新之下,另外衍生出來的 "口味" 有:重大疾病險(屬醫療範疇)、投資型保險(壽險)、外幣計價(換個幣別)、分紅保單(定時給你錢)等等,但保障的範圍依然不脫離上述四種。簡單分析如下:


壽險:是人過世之後、保險公司給付的金額。通常用於支付喪葬費用、家庭支柱離開後,所繼續要繳的房貸/車貸、還有給子女的遺產。

醫療險:是人在世,但是生病、需要住院/開刀所需要支付的醫療費用及生活費(住院就不能去工作,有時候也就沒有薪水了)。

意外險:只要人發生意外,舉凡車禍、被石頭絆倒、被恐怖份子劫持、或是被外星人的飛碟撞倒,都算是意外範圍(但有的保險公司不把被飛機撞倒算在”意外”當中)。這種險是只要人發生以外就理賠、無論人在世與否。主要支付因為以外所需要給付的費用(如看醫生的錢、暫時不能上班的薪水等)。

年金保險:又稱儲蓄險。每年固定繳一些費用,到了一定時間,會慢慢開始還給你、或是一次性還給你。聽起來跟勞保提撥很像對吧?沒錯,它的用途,就是用來當作人的退休金、或是存給小孩子上大學的教育基金。

從上面可以看到、年金保險保障的是身體健康的時候、沒錢花的情況。其他三項都是針對身體除了問題,給于的保障。身體如果不健康,那有生活費實際上也用不到(因為需要先去治療身體),所以年金險不是我們買第一張保單的最優先選擇。

意外險相對便宜,在各大保險網站上(如意外險比較專站)最便宜的意外險只需要不到1000塊錢一年。出外旅行、工作服務的公司,也多半會有隨之而來的意外險。因此,意外險取得相對容易,就不在我們討論的範圍內了(也就是說,我們這裡講的“第一張保單”,是不含意外險的)

[壽險 v.s. 醫療險]
關於第一張保單需要壽險或是醫療險,每個保險業務員的觀點不一。以下僅將我聽說過,支持各論點的理由列出,大家可參考並有自己的答案。

首先講我不支持的壽險。支持第一張保單為壽險的理由是給家人保障,若投保期間有什麼往生的事故,家人可利用這筆錢,支付喪葬費用、繳房貸、撫養年幼的小孩長大等。但我個人認為(同時也是支持醫療險應該先買的人的觀點),是過世當然是不幸的事情,但失去工作能力卻更為嚴重。講得難聽一些,過世後,家人可以將喪禮辦得簡單些,或是原本的房貸可以不還,換間較小的房子,或是開始租屋。但假如是因疾病住院而不能工作,薪水領不到不說,還需要額外增加醫療的費用。如果是需要長期治療的疾病(如癌症),龐大的醫療費用才是拖垮家庭經濟的主要來源。

在"One Illness Away: Why People Become Poor and How they Escape Poverty"這本書當中,作者提到造成貧窮的大部分情況,是一個家庭/個人突然之間遭受變故,而必須支付龐大的醫療費用,以至於大部分,甚至是所有的收入,都拿來付醫藥費,而犧牲了其他開銷的能力。

因此,以“照顧自己”的角度看,醫療險絕對是不用質疑的第一選擇,而從“照顧家人”的角度出發,醫療險也比壽險承擔了更嚴重的風險(長期醫療費用+工作能力降低帶來的經濟衝擊 v.s. 突然過世帶來的經濟衝擊)

[醫療險的精打細算]